党建工作
 
党的分采/详细
“我要的是乡亲们安居乐业”
发布时间:2010-11-3 0:00:00 浏览次数:2088


            ———记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


  开栏的话

  2006年刚开年,加快江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幕就已拉开。俗话说,多深的基础多高的楼,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如何,基层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,将直接决定这一宏大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建设进程。读读这个新专栏,但愿对我们的农村基层干部都能有所启发,有所教益。

  1月15日下午,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要开村民、员工大会,记者在会前采访了村党委书记常德盛。过去的一年,蒋巷村喜事连连:一是全村总产值超过了11亿元,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;二是被评为全国文明村;三是成为国家级旅游示范点;四是全村760名老老少少人均分配14600元,而这是老板收入没有统计进来的平均分配数;五是人才建设有新进展,引进大学生已超过100人,要求入党的青年人越来越多,列入考察的有20多个;六是全村186户农户,户户有别墅,还建成了100多套老年公寓;七是去年工业等固定资产投入5000多万元,发展增添新后劲;八是村里的常盛商标成了著名商标,这也是省内同行业中唯一的名牌产品,连续7年荣获上海建筑行业最高荣誉奖———金钢奖……

  但是,住在老年公寓的66岁村民孙敬祖却别有一番感受。他说,20年前,村里生活好转了,村民纷纷要翻建楼房,我们常书记大力支持,无论是购买木头砖头,还是安排小工,都是他亲自来关心。村里楼房一幢幢建起来了,书记自己还是住在3间小房子里。有人问他,你为什么还不造?他说,要等到全村都是楼房,自己才造。现在,家家住别墅了,就是他没有。据悉,一套别墅,村民自出12.8万元,其他购房款由集体经济补贴。记者问常德盛为什么不给自己也来套别墅?他说,我的妻子当年是知青,镇上人,我们的户口也在镇上,所以我不能在村里建别墅。

  常德盛这么做,村里人心里过意不去。40年前的蒋巷是出名的穷村,是常书记带领他们一起奋斗过上今天的好日子。常德盛却说,我不是什么都不要,我要的是农民长期得到实惠,安居乐业;要的是蒋巷人对一名党员的理解和认同;要的是乡亲们都说改革开放好、社会主义好、共产党好!群众总是从自己身边党员的身上认识党的,因此我认为,党员不仅是党的一个细胞,还是党的先进性的一面镜子。一名党员就是要时时刻刻关心群众疾苦,用行动为党争光添彩。

  他说,我把每个村民都看作是自己的亲人,把群众的生老病死、柴米油盐全都放在心里。蒋巷村全村近800口人,我都能说出他们的名字,并了解每个人的性格和每家每户的经济生活状况,不管哪个人有困难,总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。我觉得,做基层干部就要为群众干实事、办好事、谋利益,这是我40多年来坚持的准则。蒋巷村不富起来,我心里不安,我就是要当全体村民的贴心人。

  讲起蒋巷这些年来的发展,村里人说,每一件事都和常德盛分不开。当年常德盛带领大家发扬“天不能改,地一定要换”的精神,治水改土,摸索出了一整套农业生产新模式,获得了省政府的嘉奖。后来,村里又改变单一农业经济模式,发展乡村工业,到上世纪90年代,发展起了轻质建材企业,10多年来,始终保持40%以上的发展速度,村里的江苏常盛集团已发展成省内以轻、重钢结构件为龙头的轻质建材行业大型生产基地。

  常德盛已经62岁了,身体还受过伤。村民说,常书记说想退休了,许多人就急得流眼泪。于是,常德盛还得干下去。今天,蒋巷村像个小城区,工厂、超市、公园、林荫大道都有了,村里人人有工作,当年姑娘不愿嫁蒋巷,现在大学生到村里来当女婿。今后蒋巷的发展之路该怎么走?常德盛说,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,按照“生产发展、生活宽裕、乡风文明、村容整洁、管理民主”的20字总体要求,蒋巷要率先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。

  15日召开的村民、员工大会,是蒋巷村发展旅游业动员大会。现在,村里已初步建成了“蒋巷工业园、生态种养园、村民新家园、农民蔬菜园、无公害粮油基地”的“四园一基地”,描绘出一幅学校像花园、工厂像公园、村前宅后像果园、全村像个天然大公园的美景图。融合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特色,他们又在酝酿走出一条新型农业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新路子。常德盛充满信心地说,再奋斗三五年,蒋巷人的生活不仅要过得富,还要过得美。


 

上一篇: 暂时没有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:进京务工14年抓贼超百人 党员争光落在实处